〈不生是為不存在的孩子好?〉by林映彤

標準

《生兒為人是何苦》推薦序

不生是為不存在的孩子好?

林映彤(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副教授)

我第一次見到這本小書是在德國,在我博士指導老師湯瑪斯・梅辛格(Thomas Metzinger)教授的研究室中。他把這本書丟到桌上,向我們一群學生說明這本書主張生小孩是不道德的。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反生論」(anti-natalism)。

本書作者大衛・貝納塔主張出生必然是傷害。他採取兩種策略來論述反生論。一方面,他透過不對稱性來論述「沒生下來比較好」:被生下來會遭遇到好事和壞事,分別是好的與壞的;沒生下來的考量則不同,因為沒生下來而沒遭遇壞事,這是好的,而因沒生下來而未遭遇到好事,對貝納塔而言不算壞事,畢竟這不是任何人的損失。另一方面,貝納塔也論證,不論我們採取哪一種哲學觀點來看待生命的價值,出生都是壞事。也許我們主觀上會給予生命還算正面的評價,但我們的主觀判斷受到一些心理運作的影響而過於樂觀,其實並不可靠。

說實在,出生必然是傷害的主張,與一般人的直覺相距甚遠,大概無法讓多數人買單;本書觀點所立基的諸多前提,也不必然為眾人所接受。然而,即便最終結論讓讀者難以下嚥,這本書仍然提供了種種值得思考的論點。事實上,比起成功說服讀者接受反生論,我認為這本書最有價值之處,在於其論述過程引發的討論。以下分享個人認為最有趣且值得細思的兩個切入點。

繼續閱讀

〈寧願不曾活過〉by郭柏年

標準

《生兒為人是何苦》推薦序

寧願不曾活過

郭柏年(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高級講師)

從古到今,哲學家的「壞習慣」之一,就是總要提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違反常識,卻又難以反駁的主張。如果按此標準來評價哲學家的好壞,近年分析哲學界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大衛・貝納塔(David Benatar),大概會名列前茅。讀者或許未必熟悉其人其說,但姑且先看看以下主張:

  1. 人的出生,對其本人而言,永遠都是嚴重的傷害。
  2. 所有人的生活品質其實都很糟。
  3. 生育兒女是道德上錯誤的行為。
  4. 除非有很好的理由,否則女性應該儘早於懷孕初期人工流產。
  5. 地球上最理想的人口數量為零,並且人類滅亡愈早出現愈好。

以上五點,每個講法都足以令人瞠目結舌,而貝納塔竟然打算在這本只有二百多頁的小書《生兒為人是何苦:出生在世的傷害》中,全部一併論證,實在無法不叫人看看此書的究竟,就此,本文旨在讓大家先概括了解書中內容與值得留意之處,以便往後閱讀。

繼續閱讀

《生兒為人是何苦:出生在世的傷害》

標準

【基本資料】

書名:《生兒為人是何苦:出生在世的傷害》
編號:Ponder 07
出版者:游擊文化
原書名:Better Never to Have Been: The Harm of Coming into Existence
作者:大衛・貝納塔(David Benatar)
譯者:李屹
出版日期:2023年3月10日
ISBN:978-626-95730-8-0
EISBN:978-626-95730-9-7 (EPUB)
頁數:304頁
定價:400元
規格:21x14cm/平裝/單色印刷

【內容簡介】

出生在世永遠是嚴重的傷害
使人免受折磨的唯一方法,是自始就不要把人生下來

「生命糟透了,沒被生下來還比較好。誰那麼幸運?萬中無一。」——猶太妙語

「一想到把某人帶到世上,就讓我不寒而慄……願我的肉體澈底壞朽!願我永不會將活在世上的無聊和恥辱傳給任何人!」——福樓拜


「假使人是單憑純粹理性的行使,決定要不要生小孩,人類還會繼續存在嗎?」——叔本華


本書為反生育主義的經典著作。大多數人認為,誕生於此世或繁衍後代是件好事,或至少並非傷害;然而南非哲學家大衛・貝納塔挑戰了這樣的預設,他透過「痛苦與愉悅的不對稱性」、「生命品質並非好事減壞事」等論點證明,出生在世永遠是嚴重的傷害。貝納塔也據此主張人類不應生育,以免製造無謂的痛苦。在他看來,透過自然滅絕達到「零」人口,才是道德正確的做法。

人存活於世,必然會經歷各種痛苦,如肉體上的飢餓、口渴、疲累、老化、病痛與死亡;精神上的焦慮、壓力、恐懼、悲痛、無聊、寂寞與絕望。貝納塔認為,雖然人們的生活品質有高有低,但客觀而言,所有人的人生其實都遠比自身所想像的更痛苦。生命的正面特質對在世的人固然好,仍舊沒辦法抵銷隨之而來的負面特質。快樂的事或許存在,然而痛苦與愉悅並不對稱。在道德上,避免痛苦的重要性遠大於獲得快樂,因此「自始不曾出生」(沒有痛苦也沒有快樂),無論如何都優於出生在世。貝納塔也提出相關的心理運作現象(如波麗安娜效應、適應及比較等)證明,人類對自己生命品質的主觀判斷並不可靠。人們傾向記住正面的經驗、抑制傷痛的記憶,並且美化過去,事實上,現實生活遠不如想像中美好,不論採取哪一種評估生命品質的觀點,生命都是壞事。

既然「出生即是受苦」,那麼預防痛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再製造新的生命。貝納塔認為,生下有知覺的生命,會為新生命帶來龐大的苦難,而造成這種傷害是錯的,因此,讓人類及其他有知覺的生命自然滅絕,才是道德正確的做法。據此,人非但沒有生育的義務,更有不生小孩的道德義務。

在本書後半部,貝納塔解析了他的主張對生育、身障權利、受誤生命、人工和輔助生殖有何意涵,並就人工流產、人口及滅絕問題提出他的見解。最後,貝納塔回應了樂觀者及宗教人士提出的反駁,並考察了關於死亡與自殺的議題。

繼續閱讀

《準點發車:日本鐵路為什麼是世界上最準確的?》

標準

【基本資料】

作者:三戸祐子

譯者:羅晨音

校訂:林宗德

出版日期:2022年11月16日

ISBN:978-626-95730-7-3

頁數:400頁

定價:450元

規格:14.8 x 21 cm/平裝/單色

【內容簡介】

對這一百年左右的日本社會而言,

列車依照時刻表準時在車站離到,是理所當然的日常。

因為和太陽每天東升西落一樣,是理所當然反覆重現的日常,

人們並不會去探問它的理由。

那一年到頭牢牢刻畫的準確節奏,是人所打造出來的。

但人們無法得見這過於巨大的系統的模樣。

人們只聽到眼前列車的聲音而已。

上面這段頗具詩意的文字,是《準點發車》作者三戸祐子特別寫給中文版讀者的話語,似乎道出了她探索日本鐵路超過三十年的心聲。

繼續閱讀

【《紅線》女巫聚】女巫筆記&延伸閱讀

標準

【主題】《紅線》女巫聚:乖女孩不演了以後

【時間】2022/9/15(四)20:00-22:00

【形式】Google Meet線上會議(上限100人)

【活動簡介】

瑪格麗特・愛特伍說過,「男人害怕女人嘲笑他們;女人害怕男人殺了他們」。短短一句話,解釋了即使男女同受壓迫,壓迫的力道與內容仍難以等量齊觀。

《紅線》這本書,洪承喜以逼近極限的誠實,描繪「父權社會下,女人暴露於怎樣的風險」:約會暴力、PUA、以男性感受為主的性行為、墮胎,以及如影隨形的性污名。洪承喜一方面承認自己的「髒」,一方面從這裡的「不潔」萃取解放的能量,「受暴」經驗,成了她的女性主義反攻基地。

讀完《紅線》之後,最深的感觸是「好想找人聊聊這本書」,我也曾像洪承喜一樣,嘗試向父權社會「賣乖」,直到最後我意識到,乖女孩遲早也會被送上斷頭台,不如轉職成為女巫,遇難時還來得及騎上掃帚逃難。另一方面,女人時常被要求切斷與自己的連結,去同理身邊的重要男性,《紅線》也讓我想起歌手華莎《Twit》的歌詞,「柔弱的沈清,環顧一下周圍吧,你就算是痛了也不知道」,與自己的感受重新連上線吧,受傷就要轉身離開啊。

如果妳厭煩了「乖女孩」的角色,或是妳想成為女巫卻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歡迎9/15(四)晚上八點,加入我們低調但誠摯的線上狂歡。我們會談到一些性,一些愛情,一些女性主義,一些曾經幹過的蠢事,以及一些事後的清醒。全程免費,但如果你讀過了《紅線》再來,我們更加歡迎。

繼續閱讀

《紅線》書摘:〈羞恥成了我的責任〉

標準

羞恥成了我的責任

就像我過去費盡心力想消除悲慘又羞恥的記憶一樣,我也努力想忘掉那晚跟那位作家在一起的記憶。不過是場讓人不舒服又不開心的性愛而已。都是我的問題,明明知道他也是個「身不由己的男人」,卻仍留在他家過夜。就像那些說著「嘖嘖。女人就該管好自己的身體。為什麼要跟男人回家」的人一樣,我也跟著把矛頭指向自己。

離開後沒幾天,那位作家聯絡了我,他叫我給他我的銀行帳號。我問他:「怎麼了?」他說:「我想買你上次給我看的那幅畫,也謝謝你上次來找我,想補貼你一點生活費。」我跟他說會再把畫寄給他,然後把銀行帳號傳給他。他匯了一大筆錢給我。剎那間,一個令我全身發寒的想法閃過我的腦海:「我是在賣身嗎?不,他只是要買我的畫。就算沒有那晚……。」如果那真的是性交易會不會好一些?如果是事先協議好、你情我願的性交易,說不定還好一點。我想以人對人的身分和他相處,他卻只把我當作女人偶。我決定把這筆錢當作痛苦及不適的情感補償。那之後,他不時會匯錢給我,並在我需要的時候幫忙解決問題。

他也會對我說「我愛你」、「我好想你」來表達他的愛;這也是無數強姦犯對被害者說的話。他的話是真是假並不重要。我再也讀不下他的文章。他書中那些煞有其事又美麗的文句,完全被那天清晨的事抹去。跟我的身體一起,一塊塊被撕裂。是他親手撕碎的。即使想把那晚當作美麗的回憶,我也做不到。雖然在他的記憶裡,那大概是個星辰閃耀、輕訴愛情的夜晚。

原來在那個作家家裡發生的事就是強姦,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接受這個事實。不經允許在體內射精就是強姦。這需要勇氣。把一切當作自己的錯反而更舒坦,這樣至少可以保有自尊。當我正視那晚難受又令人不悅的性愛並不是做愛而是強姦時,我的身體變得悲慘又令人羞恥。我們並非「因為他慾望很強」、「因為我們很聊得來,出自愛我的心」、「因為我在他家睡著」才發生關係。即使對方以雙腿頑強抵抗並推開他,他仍擠進來將自己的陰莖插入對方體內,不經允許在他人陰道內撒下自己的精液,是這樣的強姦。這對他來說可能沒什麼,只是又摸又插又射的普通性愛;可當我面對不受男性視線包裝的殘酷真相時,卻得被迫承受遲來的重創。

繼續閱讀

《紅線》書摘〈性愛劇場:男性角色與女性角色〉

標準

那是我十九歲的時候。朋友介紹了大我三歲又有男子氣概的海軍男人給視「真男人」為理想型的我。他是個非常愛乾淨的人,在公共廁所裡就算要洗手也絕不會直接接觸水龍頭。在人多的聚會中也不怎麼開口,非必要的話一概不說。他沉默寡言的樣子深得我心,看起來比那些虛張聲勢的男人成熟得多。在海軍同梯之間,他也頗受尊敬。受到同性社群的認可,又是家族中倍受肯定的可靠長男。這樣的他,讓人覺得很值得信賴。
……
事情發生在白色情人節。在經歷過不舒服的第一次後,我就不太喜歡白色情人節;準確來說,是討厭各種紀念日。不過他說他為了慶祝情人節準備了東西要給我,邀請我去他家。啊,我知道了。我們等一下會做愛。我煩惱了一下該穿什麼,最後穿上了女性化的連身裙,前往他家。把香菇洗得乾乾淨淨且快速又俐落地切著菜的那雙手,很美。愛乾淨、有計畫、負責任又有男子氣概的他,做菜的樣子很陌生也很新鮮。白色情人節是男人送禮物給女人的日子,不過我還是做了愛心形狀的巧克力給他。

吃完奶油義大利麵後並肩坐在桌前的我們,開始接吻。他摸著裙角的手,伸到了我的雙腿之間。我們進到他那間有床且還暗著的房裡。他一面愛撫我的嘴唇、脖子和胸部,一面用手指撫摸我的私處。手指應該很髒吧?我連請他去洗手這類的話都說不出口,只覺得不應該破壞氣氛。

幾次抽插之後,他拿掉保險套用溫柔的語氣對我說:
「我去一下廁所喔。」

繼續閱讀

《紅線》譯後記

標準

踏進禁忌的領域,從我開始擁抱自由

施沛/《紅線》譯者

關於紅線

作者Kali在《紅線:我的性紀錄》裡記述了當代社會中,一位女性的第一次自慰、第一次高潮、第一次性經驗,和她所遭受的約會強暴、約會暴力、性侵害、性騷擾,以及性工作、多邊戀、墮胎、不婚、不生等等,因太過私密而被掩埋的一切。她所記錄下的是自己的「性」,卻也道破了社會的現況。作者的「性」、女人的「性」、人類的「性」,赤裸卻也真實,就此剖開了包裝成幽默及親切的暴力。作者為了不再將自己人生的掌控權交給他人、為了不再退讓而開始書寫。《紅線》如同一篇篇的書信,寄給自己,也寄給閱讀本書的所有人。作者要告訴所有跨越紅線禁區的人們,你並不孤單。

繼續閱讀

《紅線》序文:〈踏進這裡〉

標準

踏進這裡

洪承喜

被焦慮籠罩,在廁所裡盯著驗孕棒的那個午後,兩條紅線清晰浮現。一聲悲鳴劃過,這紅線彷彿正向我宣告「你的人生到此為止」,我的預感成真了。墮胎手術後的幾個月裡,我都在頭痛跟腹痛、孤獨與背叛的深淵中顫抖。在我體內排出精子的愛人,在拋出立志成為社會正義研究學者的宣言後,隨即失去了聯繫。他躲到父母身後,為了抹去自己所幹的好事,還與他那身為知名女性主義學者的母親聯手,以曝光我曾從事性工作一事威脅我。墮胎、賣春、性愛,這一切都是不利於我的鮮紅烙印。在這紅線面前,我無力站起。

當沉默比訴說更加痛苦時,人們便開始書寫。我將一直以來被死死壓抑的那些關於我身體的故事化為文字。隨之而來的是他人的迫害。分手已久的前任不斷威脅我,說如果我不把與他有關的文章撤下(明明也沒針對過他),就要告發我過去從事性交易的事。也有些人擅作主張,替我公開了性工作經歷。他們,究竟在畏懼些什麼?

骯髒的女人。妓女。破麻。15歲破處後,不,早在那之前,「骯髒的存在」這個印記,就已如影隨形地跟著我。沉默是我的生存法則。然而我一開口,就讓他們感到害怕。禁錮著我的潮溼單人房,透進了陽光。我所講述的不過就只是關於我,以及這個我所待過的房間而已。那些威脅我的,都是把人權與民主掛在嘴邊的人,這令我既憤慨又無奈。但即便如此,我也要厚著臉皮展現這具遭烙上印記且被視作禁忌的軀體。沒錯,我就髒。又怎樣?

繼續閱讀

《紅線:我的性紀錄》

標準

基本資料

書名:紅線:我的性紀錄
編號:Misfits 21
出版者:游擊文化
原書名:붉은 선:나의 섹슈얼리티 기록
作者:洪承喜(홍칼리/Hong Kali)
譯者:施沛
出版日期:2022年7月27日
ISBN:978-626-95730-4-2
EISBN:978-626-95730-5-9
頁數:368頁
定價:450元
規格:19×12.8cm/平裝/部分彩色印刷

【內容簡介】

「我很清楚,我毫無保留寫下自身經歷的行為,即是抗爭。」
我為了不再退讓而書寫,希望遇見這本書的你,也別向任何人屈服。

關於無人訴說的女性「性」事
不得不將自己鎖進單人牢房裡的每個「我」,所經歷的身體敘事

「骯髒的女人。妓女。破麻。15歲破處後,不,早在那之前,「骯髒的存在」這個印記,就已如影隨形地跟著我。沉默是我的生存法則。然而我一開口,就讓他們感到害怕。禁錮著我的潮濕單人房,透進了陽光。我所講述的不過就只是關於我,以及這個我所待過的房間而已。那些威脅我的,都是些把人權跟民主掛在嘴邊的人,這令我既憤慨又無奈。但即便如此,我也要厚著臉皮展現這具遭烙上印記且被視作禁忌的軀體。沒錯,我就髒。又怎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