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兒為人是何苦》推薦序
不生是為不存在的孩子好?
林映彤(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副教授)
我第一次見到這本小書是在德國,在我博士指導老師湯瑪斯・梅辛格(Thomas Metzinger)教授的研究室中。他把這本書丟到桌上,向我們一群學生說明這本書主張生小孩是不道德的。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反生論」(anti-natalism)。
本書作者大衛・貝納塔主張出生必然是傷害。他採取兩種策略來論述反生論。一方面,他透過不對稱性來論述「沒生下來比較好」:被生下來會遭遇到好事和壞事,分別是好的與壞的;沒生下來的考量則不同,因為沒生下來而沒遭遇壞事,這是好的,而因沒生下來而未遭遇到好事,對貝納塔而言不算壞事,畢竟這不是任何人的損失。另一方面,貝納塔也論證,不論我們採取哪一種哲學觀點來看待生命的價值,出生都是壞事。也許我們主觀上會給予生命還算正面的評價,但我們的主觀判斷受到一些心理運作的影響而過於樂觀,其實並不可靠。
說實在,出生必然是傷害的主張,與一般人的直覺相距甚遠,大概無法讓多數人買單;本書觀點所立基的諸多前提,也不必然為眾人所接受。然而,即便最終結論讓讀者難以下嚥,這本書仍然提供了種種值得思考的論點。事實上,比起成功說服讀者接受反生論,我認為這本書最有價值之處,在於其論述過程引發的討論。以下分享個人認為最有趣且值得細思的兩個切入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