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道》遊台灣

標準

《叛道》遊台灣

(劉華真老師1/8台大誠品講座摘要)

 

IMG_2029

用一句話摘要《叛道》

《叛道》的核心內容,用一句話來摘要就是︰「透過社區組織(這裡的「組織」是動詞),也就是透過「組織」社區,去重新重組民主生活。」

《叛道》的目標讀者是誰?

這本書是寫給那些在1960年代從事各式各樣社會運動議題的年輕人看的。這些核心運動者絕大多數都是中產階級的後代,他們對於當時美國虛偽的政治體制非常難以忍受,對他們來說世界就像是瘋人院一樣,這些年輕人非常焦躁,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對世界舉起拳頭。

阿林斯基對這些年輕人說︰「如果你想要造成改變,你就要去組織社區。」你要學會用你想要組織的人的語言來說話和溝通,先組織,再施壓,然後重組民主生活,然後改變整個世界。你要改變世界,你要從這個世界的真實所在之處著手。

為什麼要邀請《叛道》重遊台灣?

過去四年(2011-2015),台灣可以說是處於一個沒有反對黨的時期,我們是靠民間的自我組織,自發性地去抵抗一些不當的施政和計畫。台灣的政治版圖改變和調整了,但也可猜想到未來四年,我們不會有有力的反對黨,在反對黨的這件事情上沒有太大差別,在這個意義上,有能力的反對黨處於真空的狀態下,《叛道》想要告訴我們的事情非常重要,我們只能靠自己、想辦法組織起來。

除此之外,我們未來四年所面對的執政黨,會是一個更加難纏的對手。基本上你過去四年做社會運動做社會抗爭的所有手法、所有技巧、所有文宣,它全部都會。基本上未來的四年我們必須想新招,必須要有更精鍊的組織和對抗的技巧。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更熟悉社會運動內部動態和邏輯的執政黨,所以在這個意義下重新翻譯《叛道》有其意義。

在2016年現在的台灣,我們比 1989年更需要這本書(編按︰1989年南方出版社曾譯過本書)。《叛道》寫在美國保守化的前夕,寫在美國民主體制失靈、崩壞,每一個人都很沮喪、很疏離的時代。1989年的台灣還在威權時代中,我們根本就還不知道民主生活是什麼意思,我們還沒有經歷過民主體制的崩壞,對於所謂的「形式民主」所帶來的無力經驗,我們在1989年時還沒有辦法理解。但是在過去幾年中,我們正在經歷這一切。

在台灣的脈絡下,誰應該讀《叛道》這本書?

在第一個層次上,年輕的組織者應該讀《叛道》,正如阿林斯基當初設定的目標。

在第二個意義上,這是一本每個人都應該讀的書,特別是如果你曾經想要改變什麼,但是卻遭遇到官僚機構四處踢皮球,那麼《叛道》就是一本你應該看的書。因為這本書雖然是在教你怎麼做組織工作,但是阿林斯基在不同章節中告訴我們的,其實是權力運作基本的眉角和邏輯,以及為了要達成你的目標,你該如何在這遊戲中邁步向前。這是一本讓所有人瞭解權力運作基本規則的入門書。

對於非組織者的讀者,我要特別推薦〈溝通〉和〈戰術〉這兩個章節。這兩章說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想要為鄰里爭取權益、在職場面對不當勞動環境和條件時,都可以使用,簡直就是居家旅行必備良藥。

葛蘭姆西(Antonio Gramsci)曾說過「每一個人都是哲學家、每一個人都是知識分子」,我想阿林斯基也會認為,其實每一個人都有潛力成為組織者,就從組織你的生活周遭開始。

反叛的據點在哪裡?

從2010年開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反叛的世界,在歐洲、在中亞、在亞洲,在世界各地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抗議行動。在《叛道》這本書裡面,它可以讓我們去想的是,在烽煙四起的這個年代,反叛的據點到底在哪裡?

這本書不斷在說你去做都市的社區組織,你從貧民窟開始做起,其實阿林斯基在1971年、大概40年前這樣的呼籲,事實上有非常多最近作者都在呼應類似的說 法。譬如說David Harvey最近的一篇文章強調說如果19、20世紀組織的重點是在 workplace、是在工廠,在現在這個時代,他會覺得neighborhood organization,所謂的鄰里組織,可能是組織的重點。也有一些其他研究社會運動的學者,覺得我們花了太多力氣在看所謂全國層次、跨國層次的社會運動,而忽略了在非常地方層次的一些組織行動。所以在某個意義上,《叛道》可以是一個提醒,讓我們把反叛的據點,從「往上看」轉變為「往身邊、往腳底下看」。

該如何對待自己的隊友?

接下來是關於反叛的人,以及反叛的人之間的關係這個議題。 阿林斯基在《叛道》中很明確地處理了幾種不同的人之間的互動和關係。他處理了組織者、一般的居民,他也討論到那些還沒有被組織起來的人,譬如說像中產階級,他也討論到了當權者,這四組人之間的互動。但在這本書中他沒有明確地說,組織者和組織者,也就是運動同志之間的關係。

反叛的人互相撕咬起來,其實可以比什麼都兇猛,用道德、用手段、用各種理由彼此攻擊,說彼此是假的、是騙人、是背叛理想。我在想,以阿林斯基伶牙俐齒的程度,如果有人有上YouTube去看過他的訪談,這人的口才非常驚人,他如果要玩這種撕咬同志的遊戲的話,大概沒有人贏得了他。但不管我怎麼四處查資料,我唯一能夠看到的都是阿林斯基怎麼樣去跟保守派的評論家和政治人物齜牙咧嘴地在那邊爭辯,我從來沒有看到他說過踐踏自己這邊的同志的話語。或許這可以讓我們學到一點什麼。

《叛道》的兄弟姊妹們

最後我要介紹一下《叛道》的兄弟姊妹們。《叛道》其實是運動現場(Scenes)書系的第四本書。我們的第一本書是《魯蛇之春》,第二本書是楊翠老師寫的 《壓不扁的玫瑰》,第三本是《叛民城市》,第四本就是《叛道》。這個小出版社的這個書系,就是想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approach、去逼近社會抗爭和社會運動這樣的議題。第一本是《魯蛇之春》從你怎麼在校園裡面做組織這件事情開始;第二本《壓不扁的玫瑰》是從家庭史的角度,來理解人在從事社會運動的時候和家庭的關係;第三本《叛民城市》是從都市空間,從都市空間的遊蕩和抗爭地點的關聯著手;最後一本就是《叛道》。我想這一整個書系的用意都是一致的,就是要改變這個世界,就從這個世界的真實所在之處著手,我想貫穿這整個書系的基本精神大致上就是這個樣子。這些書不打高空,它們是政治的現實主義者,它們從「什麼可以拿到成果」這樣的角度出發。

廣告

《叛道》遊台灣” 有 3 則迴響

  1. 引用通告: 《叛道︰改變國家的基進力量》 | 游擊文化/公共冊所

  2. 引用通告: 叛道巡迴講座整理 | 游擊文化/公共冊所

  3. 引用通告: 《叛道》巡迴講座整理 | 游擊文化/公共冊所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