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陳俊仁(陳舜臣)的煩惱與《青雲之軸》中的女性

標準
陳俊仁(陳舜臣)曾居住於神戶海岸通。那棟有著藍、白、紅三色,被稱作「三色之家」的住辦建築,成了往後陳俊仁推理小說的名稱。

陳俊仁(陳舜臣)曾居住於神戶海岸通。那棟有著藍、白、紅三色,被稱作「三色之家」的住辦建築,成了往後陳俊仁推理小說的名稱。

 

青春是一首由煩惱與懵懂聚合的詩,主旋律是悠悠的blues。如果身處在二戰的那個時代,煩惱就更多了份沉重;懵懂就更多了份未知的不安。

《青雲之軸》的主角陳俊仁,十郎當歲的少年,滿溢著易感的心緒,面對在日殖民地人民受到的歧視,面對戰爭烏雲鋪天蓋地的襲來,面對同學因從自己手中接到撿來的小麻雀遭到退學,面對自小學開始就已是同班的同學的早逝。死亡的陰影籠罩著稚嫩的心靈。「人生是多麼地無常啊。」這句話在俊仁稚嫩的心中生了根。

死亡的恐懼和厭世的念頭結合,對一個少年來說,宛如形上學的大敵。俊仁心中掀起了反抗的聲音:「我不能就這麼死了。只是這樣的話,我的人生也未免太不完全了。」然後,從他腦海裡的某個角落浮出一團模糊的形象,逐漸地擴散開來。是女人啊,「我怎麼可以在還不知道女人這種生物之前,就這麼死去呢!」對女性的期待,宛如救贖的聖母,讓當時的他與「生」連結在一起。

神戶大水邂逅的藝妓

神戶大水後,俊仁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一名涉水的藝妓。年輕的藝妓掀起裙角,露出白皙的腳踝。紅色的和服內裡與白皙腳踝相互映襯,喚醒了俊仁內心某種情愫。

「對,這就是青春吶!青春總是會讓人有很多煩惱,為了要消除煩惱,就必須要努力活動自己的精神和肉體。」從那一刻起,俊仁的憂鬱症就像被風吹散般地無影無蹤了。

殖民地印度少女瑪莉

少女瑪莉是位皮膚白皙的英印混血。印度人父親到英國念書時,結識了英國人母親。當雙親回到印度之後,不單只受到殖民者英國人的歧視,就連被殖民者印度人也無法認同他們。瑪莉的母親,因此吃了不少苦,這樣的苦難也落在孩子的身上。Eurasian(歐亞混血)有著侮蔑的意味。

瑪莉有位哥哥約翰,熱切地想成為英國人,不但極度地貶抑印度人,並且嚴厲地批判策動反英抗爭這件事。聽在認同印度人身分、與他意見不同的妹妹耳中,只能默然流淚。俊仁因朋友想認識美女,而有機會結識瑪莉。原以為同為殖民地人民的身分,可以有共同的情感而互相理解,但約翰出乎意料的情緒,讓初次見面充滿尷尬的氣氛,瑪莉和俊仁沒有任何的交談。

兩人正式的見面與交談是在俊仁自家後山。因著第一次不歡而散的場面,俊仁原以為瑪莉是位沉默寡言的少女,但這次的相遇讓他發現,瑪莉其實既開朗又天真無邪,甚至可以說是滿喜歡說話的女孩。這次,少年少女彼此分享了同為殖民地人民的煩惱與身在他國所面臨的苦痛。

「就是像蝙蝠一樣的存在吧……也就是說,我們都是蝙蝠啊。」瑪莉這麼說著。

俊仁在這次的見面,認識了另一位有著共同遭遇的土耳其少女──雅絲塔。

無國籍的雅絲塔

第一次和雅絲塔見面,雅絲塔穿著白色的短袖襯衫、深藍色的裙子,看起來非常簡單清爽。雅絲塔有一頭栗子色的頭髮,「還有一雙彷彿是在訴說著故事的黑色眼眸,讓人覺得彷彿看見了深不見底的深淵。」這麼說來,是位楚楚可人的女孩呢。

雖說雅絲塔是土耳其人,不過嚴格說來應是土耳其的韃靼人。這支民族大多住在俄羅斯的窩瓦河附近,但並不是俄羅斯人,而是土耳其民族。他們相當擅長經商貿易,在帝俄開發西伯利亞時非常活躍;在日俄戰爭時,也因為從事軍需品交易,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之後隨著帝俄崩解,蘇維埃政權取而代之,這支民族中許多大地主與富豪,由於害怕遭到迫害,大舉逃到中國東北。一九二一年前後,這其中又有一部分人開始移居到日本,主要經營販賣呢絨布的生意。

相較於俊仁和瑪莉雖然是殖民地人民,但至少仍有一個能夠為之挺身而戰的祖國。然而,雅絲塔在外國人事務課資料的國籍欄裡,卻必須填上:Stateless─無國籍。

「就算在原本的土地上,我們也被當成是外來者看待,所以我們已經習慣被當成外來者了。」雅絲塔這麼說著。

驚鴻一瞥的巫女

戰爭的烏雲已經迫在眉睫,青年投入戰場已經是無可逃避的宿命。日本的年輕學生面對未來的茫然心緒無從發洩,於是而有自發性的夜間行軍。俊仁是殖民地人民,因著差別待遇而躲過徵兵檢查。「我不該站在即將赴死的人群當中,以未死之身亂舞著餘生的舞蹈。」俊仁這麼想著。「如果要走的話,就一個人孤獨地走走看吧。」於是俊仁踏上了孤獨的夜間步行。

當旭日東昇,走到奈良春日神社的森林,俊仁看到了一位奉職於神社的年輕巫女。巫女的制服是純白的和服加上紅色的和式褲裙。「哎呀……」這位巫女因突然看見一名年輕男子從樹蔭底下跑出來而驚呼,一邊則用一隻手遮住嘴巴。這位姑娘膚色白皙,身材有點豐潤。她緊閉著雙唇,看似有點好強。

雖然只是幾秒鐘的邂逅,但在烏鴉鴉的戰爭陰霾中,俊仁或許覺得這位姑娘就是那一絲風和日暖、最美麗的春光……。

執子之手的蔡家女兒

俊仁家因躲避空襲,曾從海岸通搬到北野町,因而結識了一起租屋的蔡家。後來也與蔡家女兒變得親近。

蔡家女兒是基督教女子高等學校四年級生,曾被動員到神崎的螺旋槳工廠工作,但後來因工廠遭到空襲被燒毀,所以等於是自動獲得休假。

「活在動亂時代裡的年輕人,心緒總是十分騷動。無論男女,皆是如此。」

蔡家女兒的心也是傾斜的,想要尋找依靠。「我們每一個人,都只能自立自強了。除此之外,也沒有其他的方法可行啊。」她去找俊仁訴苦時,俊仁這麼回答。「也是啊。……」蔡家女兒點了點頭。

雖然蔡家女兒表現直爽,不過在決定約會場所卻是十分固執。她喜歡海邊,即便俊仁喜歡山,到頭來兩人還是較常在海邊散步。「我必須要讓這個人幸福才行。」這件事,成了俊仁當時人生唯一的目標……。

一九四五年,戰爭終將結束。來訪的蔡家女兒一臉有許多話想和俊仁說的表情。二十一歲的俊仁與蔡家女兒共同迎著新時代從此刻揭開的序幕……。

少年陳俊仁(陳舜臣)的煩惱與《青雲之軸》中的女性” 有 2 則迴響

  1. 引用通告: 多元面貌的在日殖民地人民──陳舜臣《青雲之軸》中的在日朝鮮人 | 游擊文化/公共冊所

  2. 引用通告: 《青雲之軸》、《憤怒的菩薩》、《半路上》──陳舜臣大時代三部曲專題 | 游擊文化/公共冊所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