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

標準

homeless【基本資料】

編號:Misfits 03

作者:李玟萱

攝影:林璟瑋、楊運生

插畫:小姜

策劃: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5日

定價:350元

ISBN:978-986-92364-6-1

【選書與獲獎紀錄】

●2016年讀冊生活12月選書
●2016年BIOS Monthly 12月選書
●2017年第41屆文化部金鼎獎圖書類個人獎圖書編輯獎
●2017年第41屆文化部金鼎獎非文學圖書類優良出版品推薦
●2018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首獎
●2018無家者有聲書出版
●2021無家者日文版出版 橋本恭子譯、白水社出版。日文版相關書評與介紹

【相關報導與書評】

【內容簡介】

一個人,為什麼會變得無家可歸?

十位無家者的真實故事,五位資深社工的真情告白

他,曾經是西進中國的台商
他,曾經是野雞車大亨
他,曾經是工廠作業員
他,曾經是家暴受害者

每一個街頭的他,都有一段故事

在大城市裡,街友常常是一群不被看見的人
許多人路過他們身邊,卻很少人靠近他們的世界
他們在街頭暗角得不到肯認,很多時候更被當成過街老鼠
但他們絕對不是街頭鼠輩,而跟你我一樣,有著有血有淚的真實人生。

本書記錄了台灣街友的生命故事
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各有不同背景
他們曾是軍人、商人、工人、保全、更生人、幫派分子、身心障礙者
卻都在時代流轉、社會變遷與個人困境的交織下,成了流浪街頭的人

不試圖控訴、不博取同情、也不採取勵志的角度
作者以平實的口吻描述每個人從「有家」到「無家」的過程
呈現他們在街頭的掙扎、反省、自我懷疑,甚至想自我了斷的心情
透過這些故事,讀者將看見台灣街頭社會中
既存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也有著貧困者相互扶持的集體力量

本書另收錄五名資深街友工作者的故事。每位都不是一開始就決定踏入這個領域,也不是社工科班出身,他們曾經是記者、田野工作者、老師、焊接工人、志工,卻在因緣際會下投身街友服務,成為台灣第一批街友工作者。

他們竭盡所能協助街友,除了三餐溫飽之外,也開發各種工作,不僅展現了工作者的創意,更重要的是,他們一直在為開拓「正常」以外的生存方式,試圖證明在主流社會的框架之外,還有另類的生存模式,可以適用於被社會排除的人。

透過這些故事,或許可以思考:
城市的存在與發展,難道只為了善待特定人群?
是否可能包容所有在此生存的住民?

透過他們的生命,也可以讓我們重新思索:
他們或許就是曾經或未來的我們,他們與我們是否真的那麼不同。

【共同推薦】

林昶佐(立法委員)

孫大川(作家、監察院副院長)

徐敏雄(台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秘書長、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副教授)

郭吉仁(臺灣貧困者扶助協會秘書長)

黃克先(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

彭揚凱(OURs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

張龍僑(陳文成基金會執行長)

十位街友雖然來自完全不同的年齡、籍貫和成長背景,卻都展現同樣的幽默感、慷慨、真誠且想像力十足。也許是因為有著「不平凡」的生命遭遇,街友們對事情的敘述、觀察的角度,常常出人意表。—孫大川(作家、監察院副院長)

民主政治之所以可貴不是因能給人財富,而是因能保護弱勢貧困的人免於飢寒傷害無望。我們社會最貧困的即是無家的人,街頭遊民與無數看不見的無居屋的人。因我們傳統對貧窮人的歧視與偏見,導致政府政策未盡應有功能。本書呈現街友的生命力與智慧,社工的永久陪伴,這本書必將改變我們社會與政策。郭吉仁(臺灣貧困者扶助協會秘書長)
書中每位流浪者或社工員豐富的生命經驗,不僅可能打開我們的文化視野;他們面對生命重大衝擊的生存心態和勇氣,更可能撫慰我們曾經遭逢類似苦難的傷痛。翻閱整本書,相信讀者們更能深刻地體悟到:「當我知道對方的故事越多,就越難將對方視作仇敵!」徐敏雄(台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秘書長、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副教授)


【作者簡介】
李玟萱
作詞人、文字工作者、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主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

九二一地震後投入災區重建,曾在台灣原住民族部落重建同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921社區重建關懷體系、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等機構工作,在中部地區待了八年。2012-2013擔任萬華社區大學與萬華社會福利中心合辦之街友繪畫課為期一年的隨堂助教,是與街友接觸的開端;後又參與台灣夢想城鄉協會弱勢族群導覽員培訓,擔任義工與導覽文本訪談撰寫。2018年以《無家者》一書,榮獲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首獎。

著有《失去你的三月四日》(寶瓶文化),中視改編為優質華劇,入圍第五十一屆金鐘獎四項獎項。現為主動音樂專屬詞人,歌詞作品散見多部華劇主題曲、片尾曲。曾獲2014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最廣泛演出金帆獎—國語流行作品」、2015 hito流行音樂獎-年度K歌、2015香港新城國語力歌曲獎。

【插畫者簡介】
小姜
萬華地區小市民,熱愛藝術創作,曾為無家者的他,經常為街友發聲。曾在龍山寺附近開設「小姜滷味」,因生意不好暫停營業,目前正積極轉型,尋求再生之路。


【攝影者簡介】

林璟瑋
芒草心慈善協會志工。長期耕耘在街頭攝影領域,希望用觀察記錄者的角度,為這個時代留下城市角落的紀錄。目前有「飛鳥先生的路邊攝影社」粉絲專頁。

楊運生
隨遇而安的人生隨興者,有什麼就做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從旁觀紀錄的攝影者變成直接服務的社工。從柬埔寨開始接觸遊民,然後在台北扎根投入,成為台北市政府第一位專職服務遊民的社工。雖然從事的是助人工作,但常常覺得獲益最多的是自己。

【策劃者簡介】

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

芒草心是由一群服務街友的第一線人員組成,2011年成立,一開始以國際交流為主,和日本、香港、韓國等地的第一線服務人員交流經驗,互相學習。從2014年開始擴展版圖,以更實務的角度協助無家者及貧困者。除了開始實際規畫執行無家者自立方案,如街友導覽(街遊)、起家工作室、自立支援中心;也著手舉辦流浪生活體驗營、「呷飽未」社區共食餐桌,期望透過更多體驗與交流,進一步幫助外界了解貧困者的生活樣態。期待透過這些方案的推動,培力服務對象,除了足以自立之外,更能進一步為自己發聲。

【目錄】

英文介紹

推薦序 了解越多,越難視為仇敵/徐敏雄
推薦序 合寫一部更完整的歷史/孫大川
推薦序 在此之前,請直面街頭的他者/黃克先
出版緣起/張獻忠
作者序 還原為一個「人」

第一部 街頭人生

王子
家鄉
照顧
天人交戰
餓的滋味
八百萬得主
晃晃
璞玉
輕生。重生
街頭俱樂部

第二部 街頭社工

政府第一位外展服務街友的社工—楊運生
我們都是幸運的人—張獻忠
回不去的梅英姐
撒瑪黎雅的婦人
喜歡聽街友說話的翁爸

街頭迷思/李盈姿
從居住看無家者的社會扶助現況/許哲韡

第三部 街頭工作

第四部 無家者的「家」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