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線》女巫聚】女巫筆記&延伸閱讀

標準

【主題】《紅線》女巫聚:乖女孩不演了以後

【時間】2022/9/15(四)20:00-22:00

【形式】Google Meet線上會議(上限100人)

【活動簡介】

瑪格麗特・愛特伍說過,「男人害怕女人嘲笑他們;女人害怕男人殺了他們」。短短一句話,解釋了即使男女同受壓迫,壓迫的力道與內容仍難以等量齊觀。

《紅線》這本書,洪承喜以逼近極限的誠實,描繪「父權社會下,女人暴露於怎樣的風險」:約會暴力、PUA、以男性感受為主的性行為、墮胎,以及如影隨形的性污名。洪承喜一方面承認自己的「髒」,一方面從這裡的「不潔」萃取解放的能量,「受暴」經驗,成了她的女性主義反攻基地。

讀完《紅線》之後,最深的感觸是「好想找人聊聊這本書」,我也曾像洪承喜一樣,嘗試向父權社會「賣乖」,直到最後我意識到,乖女孩遲早也會被送上斷頭台,不如轉職成為女巫,遇難時還來得及騎上掃帚逃難。另一方面,女人時常被要求切斷與自己的連結,去同理身邊的重要男性,《紅線》也讓我想起歌手華莎《Twit》的歌詞,「柔弱的沈清,環顧一下周圍吧,你就算是痛了也不知道」,與自己的感受重新連上線吧,受傷就要轉身離開啊。

如果妳厭煩了「乖女孩」的角色,或是妳想成為女巫卻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歡迎9/15(四)晚上八點,加入我們低調但誠摯的線上狂歡。我們會談到一些性,一些愛情,一些女性主義,一些曾經幹過的蠢事,以及一些事後的清醒。全程免費,但如果你讀過了《紅線》再來,我們更加歡迎。

繼續閱讀

《紅線》書摘:〈羞恥成了我的責任〉

標準

羞恥成了我的責任

就像我過去費盡心力想消除悲慘又羞恥的記憶一樣,我也努力想忘掉那晚跟那位作家在一起的記憶。不過是場讓人不舒服又不開心的性愛而已。都是我的問題,明明知道他也是個「身不由己的男人」,卻仍留在他家過夜。就像那些說著「嘖嘖。女人就該管好自己的身體。為什麼要跟男人回家」的人一樣,我也跟著把矛頭指向自己。

離開後沒幾天,那位作家聯絡了我,他叫我給他我的銀行帳號。我問他:「怎麼了?」他說:「我想買你上次給我看的那幅畫,也謝謝你上次來找我,想補貼你一點生活費。」我跟他說會再把畫寄給他,然後把銀行帳號傳給他。他匯了一大筆錢給我。剎那間,一個令我全身發寒的想法閃過我的腦海:「我是在賣身嗎?不,他只是要買我的畫。就算沒有那晚……。」如果那真的是性交易會不會好一些?如果是事先協議好、你情我願的性交易,說不定還好一點。我想以人對人的身分和他相處,他卻只把我當作女人偶。我決定把這筆錢當作痛苦及不適的情感補償。那之後,他不時會匯錢給我,並在我需要的時候幫忙解決問題。

他也會對我說「我愛你」、「我好想你」來表達他的愛;這也是無數強姦犯對被害者說的話。他的話是真是假並不重要。我再也讀不下他的文章。他書中那些煞有其事又美麗的文句,完全被那天清晨的事抹去。跟我的身體一起,一塊塊被撕裂。是他親手撕碎的。即使想把那晚當作美麗的回憶,我也做不到。雖然在他的記憶裡,那大概是個星辰閃耀、輕訴愛情的夜晚。

原來在那個作家家裡發生的事就是強姦,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接受這個事實。不經允許在體內射精就是強姦。這需要勇氣。把一切當作自己的錯反而更舒坦,這樣至少可以保有自尊。當我正視那晚難受又令人不悅的性愛並不是做愛而是強姦時,我的身體變得悲慘又令人羞恥。我們並非「因為他慾望很強」、「因為我們很聊得來,出自愛我的心」、「因為我在他家睡著」才發生關係。即使對方以雙腿頑強抵抗並推開他,他仍擠進來將自己的陰莖插入對方體內,不經允許在他人陰道內撒下自己的精液,是這樣的強姦。這對他來說可能沒什麼,只是又摸又插又射的普通性愛;可當我面對不受男性視線包裝的殘酷真相時,卻得被迫承受遲來的重創。

繼續閱讀

《紅線》書摘〈性愛劇場:男性角色與女性角色〉

標準

那是我十九歲的時候。朋友介紹了大我三歲又有男子氣概的海軍男人給視「真男人」為理想型的我。他是個非常愛乾淨的人,在公共廁所裡就算要洗手也絕不會直接接觸水龍頭。在人多的聚會中也不怎麼開口,非必要的話一概不說。他沉默寡言的樣子深得我心,看起來比那些虛張聲勢的男人成熟得多。在海軍同梯之間,他也頗受尊敬。受到同性社群的認可,又是家族中倍受肯定的可靠長男。這樣的他,讓人覺得很值得信賴。
……
事情發生在白色情人節。在經歷過不舒服的第一次後,我就不太喜歡白色情人節;準確來說,是討厭各種紀念日。不過他說他為了慶祝情人節準備了東西要給我,邀請我去他家。啊,我知道了。我們等一下會做愛。我煩惱了一下該穿什麼,最後穿上了女性化的連身裙,前往他家。把香菇洗得乾乾淨淨且快速又俐落地切著菜的那雙手,很美。愛乾淨、有計畫、負責任又有男子氣概的他,做菜的樣子很陌生也很新鮮。白色情人節是男人送禮物給女人的日子,不過我還是做了愛心形狀的巧克力給他。

吃完奶油義大利麵後並肩坐在桌前的我們,開始接吻。他摸著裙角的手,伸到了我的雙腿之間。我們進到他那間有床且還暗著的房裡。他一面愛撫我的嘴唇、脖子和胸部,一面用手指撫摸我的私處。手指應該很髒吧?我連請他去洗手這類的話都說不出口,只覺得不應該破壞氣氛。

幾次抽插之後,他拿掉保險套用溫柔的語氣對我說:
「我去一下廁所喔。」

繼續閱讀

《紅線》譯後記

標準

踏進禁忌的領域,從我開始擁抱自由

施沛/《紅線》譯者

關於紅線

作者Kali在《紅線:我的性紀錄》裡記述了當代社會中,一位女性的第一次自慰、第一次高潮、第一次性經驗,和她所遭受的約會強暴、約會暴力、性侵害、性騷擾,以及性工作、多邊戀、墮胎、不婚、不生等等,因太過私密而被掩埋的一切。她所記錄下的是自己的「性」,卻也道破了社會的現況。作者的「性」、女人的「性」、人類的「性」,赤裸卻也真實,就此剖開了包裝成幽默及親切的暴力。作者為了不再將自己人生的掌控權交給他人、為了不再退讓而開始書寫。《紅線》如同一篇篇的書信,寄給自己,也寄給閱讀本書的所有人。作者要告訴所有跨越紅線禁區的人們,你並不孤單。

繼續閱讀

《紅線》序文:〈踏進這裡〉

標準

踏進這裡

洪承喜

被焦慮籠罩,在廁所裡盯著驗孕棒的那個午後,兩條紅線清晰浮現。一聲悲鳴劃過,這紅線彷彿正向我宣告「你的人生到此為止」,我的預感成真了。墮胎手術後的幾個月裡,我都在頭痛跟腹痛、孤獨與背叛的深淵中顫抖。在我體內排出精子的愛人,在拋出立志成為社會正義研究學者的宣言後,隨即失去了聯繫。他躲到父母身後,為了抹去自己所幹的好事,還與他那身為知名女性主義學者的母親聯手,以曝光我曾從事性工作一事威脅我。墮胎、賣春、性愛,這一切都是不利於我的鮮紅烙印。在這紅線面前,我無力站起。

當沉默比訴說更加痛苦時,人們便開始書寫。我將一直以來被死死壓抑的那些關於我身體的故事化為文字。隨之而來的是他人的迫害。分手已久的前任不斷威脅我,說如果我不把與他有關的文章撤下(明明也沒針對過他),就要告發我過去從事性交易的事。也有些人擅作主張,替我公開了性工作經歷。他們,究竟在畏懼些什麼?

骯髒的女人。妓女。破麻。15歲破處後,不,早在那之前,「骯髒的存在」這個印記,就已如影隨形地跟著我。沉默是我的生存法則。然而我一開口,就讓他們感到害怕。禁錮著我的潮溼單人房,透進了陽光。我所講述的不過就只是關於我,以及這個我所待過的房間而已。那些威脅我的,都是把人權與民主掛在嘴邊的人,這令我既憤慨又無奈。但即便如此,我也要厚著臉皮展現這具遭烙上印記且被視作禁忌的軀體。沒錯,我就髒。又怎樣?

繼續閱讀

《紅線:我的性紀錄》

標準

基本資料

書名:紅線:我的性紀錄
編號:Misfits 21
出版者:游擊文化
原書名:붉은 선:나의 섹슈얼리티 기록
作者:洪承喜(홍칼리/Hong Kali)
譯者:施沛
出版日期:2022年7月27日
ISBN:978-626-95730-4-2
EISBN:978-626-95730-5-9
頁數:368頁
定價:450元
規格:19×12.8cm/平裝/部分彩色印刷

【內容簡介】

「我很清楚,我毫無保留寫下自身經歷的行為,即是抗爭。」
我為了不再退讓而書寫,希望遇見這本書的你,也別向任何人屈服。

關於無人訴說的女性「性」事
不得不將自己鎖進單人牢房裡的每個「我」,所經歷的身體敘事

「骯髒的女人。妓女。破麻。15歲破處後,不,早在那之前,「骯髒的存在」這個印記,就已如影隨形地跟著我。沉默是我的生存法則。然而我一開口,就讓他們感到害怕。禁錮著我的潮濕單人房,透進了陽光。我所講述的不過就只是關於我,以及這個我所待過的房間而已。那些威脅我的,都是些把人權跟民主掛在嘴邊的人,這令我既憤慨又無奈。但即便如此,我也要厚著臉皮展現這具遭烙上印記且被視作禁忌的軀體。沒錯,我就髒。又怎樣?」

繼續閱讀

《離人散事》

標準

【基本資料】

編號:Misfits 19

作者:鄧湘漪

出版日期:2022年4月1日

ISBN:978-626-95730-0-4

頁數:240頁

定價:300元

規格:14.8 x 21 cm/平裝/單色

【內容簡介】

越境凝視、邊界書寫
再現離人的飄蕩身影和中介境遇

這是一部流離之書,承載著銘刻在作者身上的記憶故事。鄧湘漪的觀看、思索及寫作,來自於她流轉的多重角色及身分認同,諸如國際非政府組織成員、跨文化田野工作者、在島內離散的花蓮人。

由奇異人際頻率聚攏而來的各色離人散事,穿越了二十多載悠悠歲月,交織成三個界限相融的篇章——置身於異、錯身於同、側身於藏。以國界之外的生活所見所思為始,續而刻劃棲身邊緣的國界之內的生命,最終叩問跨越國界的生存如何可能。

鄧湘漪往返邊境、移動不輟,就像是隻身搭乘一班班非預期的公車,與各路奔波飄零的離人相逢交會。隨著她廣袤深邃的視野,走進似遠又近的離散世界,閱讀她筆下一則又一則的人間片斷,讓我們不期然地想到了自己。

繼續閱讀

《我的黑手父親:港都拖車師傅的工作與生命》

標準

【基本資料】

英文書名:Being a Craftsman: Life, Work and Social Mobility of Trailer Makers in Kaohsiung
編號:Misfits 18
作者:謝嘉心
攝影:Chih-Hsuan Wu
出版日期:2021年11月
ISBN:978-986-06604-4-9
eISBN :9789860660456(epub)
頁數:328頁
定價:380元
規格:14.8 x 21 cm/平裝/部分全彩

【海外版權銷售紀錄】

售出韓文版權 SANZINI

【選書與獲獎紀錄】

【相關報導與書評】

【廣播或影音節目】

【內容簡介】

「不好好念書,長大就跟我一樣當黑手!」──父親


「父親用他的技術養活了一家子,為什麼卻把自己和自己的工作當成負面教材?」──女兒

工人女兒對於父親最深情的疼惜

深刻動人、具有台灣味的黑手師傅民族誌

看見技術工人的驕傲、自豪與矛盾

吳曉樂、張慧慈、謝國雄、林文蘭、宋世祥、劉清耿  感動推薦

繼續閱讀

《失去青春的孩子:美髮建教生的圓夢與碎夢》

標準

【基本資料】

書名:失去青春的孩子:美髮建教生的圓夢與碎夢
英文書名:Lost Youth: Cooperative Education Students in Beauty Salon
編號:Misfits 17
作者:涂曉蝶
攝影:張國順
出版日期:2021年9月
ISBN:978-986-06604-2-5
eISBN:978-986-06604-3-2(epub)
頁數:320頁 |字數 : 119,364
定價:400元
規格:16.8 x 21 cm/平裝/單色

【相關報導與書評】

【廣播或影音節目】

【內容簡介】
「這就是建教人生,你要忍很多事情,要先體驗社會。人家在念高中、在玩的時候,你就在職場上面乖乖工作,賺你的錢。」

台灣美髮建教合作第一手報導
揭開建教生為了夢想與生存,所付出的代價

★台灣社會學會碩士論文獎得獎作品★
★附有32頁美髮助理工作小攝影集★

在台灣,不愛念書、不會念書的孩子
生在有錢人家,就是送出國念書
生在中下階層,就是去建教合作

建教合作號稱可以讓人技術、文憑、證照一次擁有
不必擔心繳不出學費,還有錢可以賺
它曾經被經濟弱勢、學習弱勢、家庭功能失常的孩子
當作一次希望、一個機會
但他們加入建教合作以後,每個人的命運卻大不相同

有些人的生命,的確因此有了不同凡響的價值
但更多的建教生,歷經的卻是夢想幻滅的殘酷

十五至十八歲的青少年,每天工作超過十小時
沒有社團活動、沒有寒暑假、沒有畢業旅行
他們付出青春年華,以為有朝一日可以成為設計師
他們咬牙苦撐,以為能夠習得一技之長
但有些人卻只能一直洗頭、一直做助理的工作……

建教合作曾是弱勢孩子脫離困境的一條出路,但為何美夢變成惡夢?
原本立意良善的制度,為何反而使人陷入火坑?

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作者展開美髮建教生研究,走訪台北、宜蘭、新竹、台中、雲林、嘉義、高雄,尋找願意訴說自己生命故事的建教生,並將他們的故事一點一滴記錄下來。

本書講述的是一群孩子如何成為建教生,以及他們成為建教生以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這些故事由家庭問題、經濟困境、教育不平等與勞動處境所交織而成。

他們的故事,是台灣底層孩子的縮影
他們是被家庭落下、被教育制度落下、被社會落下的孩子

聆聽建教生的說法,讓我們得以接近並理解,台灣中下階級的孩子如何在現實壓迫下,劈荊斬棘地殺出一條「生路」。

曾有人高喊,若店家不能依法辦理建教合作,不如就讓建教合作消滅。但本書作者卻希望它不要應聲倒下,而是能夠逐步修正,變成更好的教育制度。至於改變該從何開始?作者認為了解建教生是相當重要的第一步。 唯有了解建教生,才能為他們提供最實質的幫助,讓制度與政策的設計為他們量身訂作,避免對於他們的幫助,仍圍繞著主流價值,使他們再次遭受主流價值的壓迫。

【作者簡介】

涂曉蝶
1987年生,台北人。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學士、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

高中時因參加了科技部人文司「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營」,而立志要做一個社會學徒。受到家人生命際遇的影響,開始關注建教生議題,並發展成碩士論文《扭曲的學生,變調的勞工:檢視台灣美髮建教合作制度1953-2013》(2014),隨後獲得台灣社會學會碩士論文獎,以及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

曾擔任誠品行旅餐飲部主任,和實習生一起工作過一些時日,也曾任旅遊雜誌記者、商周編輯顧問編輯、商周alive執行編輯。著書期間為多家知名雜誌特約記者。

如果能夠,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溫柔的轉譯者,讓不同世界的人,彼此認識。聯絡方式:kathleen.hsiao.tieh.tu@gmail.com

【攝影者簡介】

張國順
1980 年生,嘉義人。成功大學統計系學士、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

30 歲時辭去外商工作,到紐西蘭旅遊打工,並將旅程中的日記搭配上自己拍攝的照片寫成部落格,入圍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回台灣之後,開始嘗試以攝影為生。現為 The Stage 美式攝影團隊共同創辦人與攝影師,作品於 2019年入選刊登於美國婚禮部落格 Wedding Sparrow。致力於婚禮與人物肖像拍攝。

作品網站 www.self-portrait.com.tw

繼續閱讀

《魚與黑道:追蹤暴力團的大金脈「盜漁經濟」》

標準

【基本資料】

編號:Misftis 16
原書名:サカナとヤクザ:暴力団の巨大資金源「密漁ビジネス」を追う
作者:鈴木智彥
譯者:羅晨音
出版日期:2021年7月15日
ISBN:978-986-06604-1-8
頁數:352頁
定價:420元
規格:14.8 x 21 cm/平裝/單色

【內容簡介】

歡迎光臨二十一世紀日本殘存的最後祕境
歷時五年追蹤調查,揭開日本漁業的另一面

「寫作者工作的醍醐味,在於深入人間世以外的魔境,將眼前開展的未知風景擷取回來。那樣的場所就在生活的極近之處,以幾乎原始的狀態保留著,而我們每天食用從那裡送來的海中美食,過著日子。暴力團沒有媒體所說的那麼黑暗,但你也不會想到:為暴力團與你我之間的差異搭起橋樑的,是海鮮。」

先前隻身潛入福島第一核電廠,完成黑道與核電廠共生關係調查的鈴木智彥,這回運用他對黑道的認識及相關人脈,循線追蹤暴力團的大金脈——盜漁經濟。這趟單槍匹馬的採訪旅程,從岩手和宮城的三陸鮑魚盜採題材展開,並由此進入東京築地市場臥底四個月。接著前往北海道調查「黑鑽石」海參盜採,再以描繪千葉的「暴力之港」銚子,作為漁港城鎮被黑影壟罩的縮影呈現。爾後再訪北海道東端的根室,挖掘爬梳了當地盜魚傳統的來龍去脈。踏查足跡最終抵達九州、台灣及香港,拼湊出鰻魚國際走私網絡。

書中的事件場景千變萬化,包括遭震災海嘯襲擊的市鎮、宛如異世界的「築地村」、漁業權懸置的發電廠周邊海域、黑市化的知名觀光朝市、漁村裡的聚賭場所、被國家拋棄的北方領土等等。鈴木筆下有血有肉的人物,一一躍然紙上。男人盜漁、女人賣春的亡命鴛鴦;從一般社會掉落、被築地市場撿拾起來的邊緣人;與盜魚集團鬥智鬥力,卻受限於法令而難掩悲憤的海保職員;分工合作掩護防守,自比為棒球隊友的盜魚團隊;為求生計鋌而走險擔任雙面諜的船主;在三角海域跟蘇聯警備隊周旋、行徑被市民視為痛快逆襲的特攻船員……。

透過鮑魚、海參、鮭魚、海膽、螃蟹、鰻魚等海鮮,鈴木巧妙串接起一個又一個生動鮮明的故事。他不刻板複製黑道的單一形象,也不浮誇渲染漁民的哀情悲歌,而是奮力揭露被隱蔽的事物,傳遞無聲者的心聲,讓那些活在黑白交錯之間的姿態身影,有機會進入大眾的視野中。

【專文推薦】

洪伯邑|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尋找台灣味》主編
吳映青|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候選人

【共感推薦】

「海,究竟是誰的所有物呢?僅是要支撐起市鎮的運作、餐桌上能負擔的佳餚與每個家庭的微笑,灰色的海,就無可奈何的常態化了。跟隨著作者的腳步走訪了岩手、東京、千葉、北海道、台灣與香港,我們彷彿也冒了個險,投向那暗影重重又魔幻神秘的黑色海域,窺見再平凡不過的漁民日日在暴力團、海保、警察間攻防、被夾在蘇聯與日本的海域情報戰之間,而共產黨與黑道則競相爭奪漁工的代言權……這是一個沒有反派,沒有壞人的故事,當然也沒有聖人與君子。亡命之徒是講道義的,惡貫滿盈卻又充滿良善,違法犯罪卻也是痛快的逆襲。這本書讓我們看見一個當規則橫在求生的本能前面,非法與犯罪一不小心就成為事實的世界。」

——方怡潔/清華大學人類學所副教授

「台灣作為一個海島國家,傳統餐食與小吃對於各種來自海洋的珍饈自不陌生,而許多來自境外海域的水產品,在受惠於全球貿易的便利下,也逐漸成為國人菜單上耳熟能詳的料理選項。當飲食消費所討論的內涵,開始從個人層次的溫飽、營養乃至品味秀異,轉向更巨觀層面的環境永續、階級與道德議題時,關注及追溯餐桌上食材的源頭就成了晚近許多研究、報導的取材所在。作者鈴木智彥以『盜漁』這個晦暗的視角出發書寫,將帶領讀者在空間上走踏以日本為起點的東亞各漁場,娓娓道來近半個多世紀以降日本水產經濟錯綜複雜、黑白交摻的發展歷程與關係網絡。無論身為讀者或消費者,這都是一本相當具有啟發性的著作!」

——陳玠廷/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對一個以北海道為據點的人類學家而言,整本書讀來洋溢著滿滿的熟悉感。但某些秘密探查或交涉的劇情還是讓我眼界大開,甚至冒了點冷汗。有些情節使我聯想到王崧興先生筆下『期望僥倖』的漢人漁村生活氣質,還有些則讓我回憶起早年某位朋友進入道東漁村做田野時的幽微遭遇。除了『揭密』日本黑道之外,《魚與黑道》其實還能帶來更多啟發。透過不同於學術研究的直白語言,作者揭露出某些逸脫出一般人類學視野之外的捕撈貿易網絡,以及其與國家、企業和漁民間曖昧難解的張力,讓我們一窺在日常表象之下盤根錯節的跨國商品鏈,非常值得一讀!」

——張正衡/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

「日本政府立法護漁,違法捕撈叫盜漁,盜漁者黑道是也。鮑魚、海膽、螃蟹、海參、鰻苗等盜漁海產市價加總,有二十八億新台幣之多!

盜漁船隻返回港口時,極可能曝光被捕,鈴木智彥說那就像『魔性時刻』。我覺得鈴木智彥的採訪過程也是段『魔性旅程』,吃閉門羹、被放鴿子、人身安全受威脅、黑道邀他加入盜漁行列,種種採訪經歷都在書中呈現。

讀這本書時,我不時冒出『這樣繼續採訪下去,可能會死掉吧?』的不安感。還好,他還活著,用他的筆寫下日本黑道與漁業的故事,然後問說:『這樣下去,日本的漁業會死掉吧?』

可是,他這個問題,有解答嗎?你覺得呢?」

——楊鎮宇/《食.農:給下一代的風土備忘錄》作者

【作者簡介】

鈴木智彥
1966年生於北海道。日本大學藝術學部攝影科肄業。曾任雜誌、廣告的攝影,之後進入黑道專門刊物《實話時代》編輯部。擔任《實話時代BULL》總編輯後,成為自由作家,暴力團相關文章散見於週刊雜誌、娛樂雜誌。著有《黑道與核電:福島第一核電廠潛入記》、《潛入報導:黑道的修羅場》等書。

【譯者簡介】

羅晨音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現為兼職譯者。

【目錄】

推薦序(一)漁業裡的兩道「黑」╱洪伯邑
推薦序(二)跟著鈴木先生的腳步,認識日本漁業的另一面╱吳映青
前言


第一章 岩手、宮城:三陸鮑魚盜採集團vs海上保安廳的掃蕩行動
暗黑小海女|漁民出身的黑道|漆黑中的盜漁集團|海保的調查方式|暴力團的直屬盜漁集團|整個市場

第二章 東京:潛入築地市場勞動四個月
掃黑行動|面試隨即錄取|築地村的規矩|築地的老大|市場的賭性|小小的盛典|鮪魚是築地的精華|原爆鮪魚紀念牌|發現盜採鮑魚

第三章 北海道:「黑鑽石」海參的盜採泡沫
男人盜漁,女人賣春|一眼看穿|像個棒球隊|快滾|中國來的海參泡沫|死亡事故頻傳|剛上岸的盜捕毛蟹|消費者也是共犯|元老級暗黑小海女|以發電廠海域為目標|買賣現場|水貨商和加工業者|把扣押品再買回來|盜漁社會的馬拉度納

第四章 千葉:暴力之港銚子的統治者——高寅
東方的艾爾.卡彭|吵架,隨時奉陪|暴力之港銚子|媒體才是暴力團|漁業權的占有|漁民聚集的賭場|共產黨vs暴力團|火箸刺頭|驅逐高寅

第五章 再訪北海道:受冷戰擺布的螃蟹戰後史
去「我們的海」|擺在眼前的北方領土問題|紅色御朱印船|罪的意識薄弱|接二連三的可疑死亡|北海的總統|鄂霍次克的帝王|公安課長自殺|與警察的勾結|最後的情報船主經驗談|日蘇雙面間諜|鮭魚,過年前的紅利|海膽特攻船|黑道與不良漁民|月薪百萬起跳|消滅特攻船計畫|俄國來的走私螃蟹|來自中國的再進口|與俄國船隊的相遇|不經過海關

第六章 九州、台灣、香港:追蹤!鰻魚國際走私集團
可疑的鰻苗掮客|可以吃嗎?|鰻魚未減說|參加清池|Uniqlo鰻魚|地下流通是必要之惡|連組織名稱都不知道|利用歉收報導,地下價格上漲|暴力團的地獄網|會漂在東京灣喔|台灣的地下經濟|不做走私的只有我|香港的鰻苗老闆|幕後黑手是日本業者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