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將自己的事情寫成私小說,因為私小說的屬性與我的本性不合。在我看來,小說家必須把個人的經歷注入虛構的要素,這樣才能暢所欲言或凸顯人物的情感。」——松本清張,《半生記》
「成為小說家之後,也常以虛構的『我』的口吻來寫小說,尤其常用在短篇小說,但這並非『私小說』。我的風格是讓我以主角或是敘述者的身分登場於虛構故事。」——陳舜臣,《半路上》
松本清張出生於明治42年(1909年),比大正13年(1924年)出生的陳舜臣,年長十五歲。1950年,松本清張初試啼聲的短篇小說〈西鄉紙幣〉(收錄於《松本清張短篇集(下)》),獲得《朝日週刊》「百萬人的小說」徵文比賽第三名;接著在《三田文學》發表的〈某「小倉日記」傳〉(收錄於《松本清張短篇集(上)》)於1953年獲芥川賞,時年四十四歲,開始進入文壇。1961年,陳舜臣的首部作品《枯草之根》獲江戶川亂步賞,時年三十七歲,寫作生涯由此起步。日後,松本清張和陳舜臣各自在日本文壇發展,交集了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