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線》書摘〈性愛劇場:男性角色與女性角色〉

標準

那是我十九歲的時候。朋友介紹了大我三歲又有男子氣概的海軍男人給視「真男人」為理想型的我。他是個非常愛乾淨的人,在公共廁所裡就算要洗手也絕不會直接接觸水龍頭。在人多的聚會中也不怎麼開口,非必要的話一概不說。他沉默寡言的樣子深得我心,看起來比那些虛張聲勢的男人成熟得多。在海軍同梯之間,他也頗受尊敬。受到同性社群的認可,又是家族中倍受肯定的可靠長男。這樣的他,讓人覺得很值得信賴。
……
事情發生在白色情人節。在經歷過不舒服的第一次後,我就不太喜歡白色情人節;準確來說,是討厭各種紀念日。不過他說他為了慶祝情人節準備了東西要給我,邀請我去他家。啊,我知道了。我們等一下會做愛。我煩惱了一下該穿什麼,最後穿上了女性化的連身裙,前往他家。把香菇洗得乾乾淨淨且快速又俐落地切著菜的那雙手,很美。愛乾淨、有計畫、負責任又有男子氣概的他,做菜的樣子很陌生也很新鮮。白色情人節是男人送禮物給女人的日子,不過我還是做了愛心形狀的巧克力給他。

吃完奶油義大利麵後並肩坐在桌前的我們,開始接吻。他摸著裙角的手,伸到了我的雙腿之間。我們進到他那間有床且還暗著的房裡。他一面愛撫我的嘴唇、脖子和胸部,一面用手指撫摸我的私處。手指應該很髒吧?我連請他去洗手這類的話都說不出口,只覺得不應該破壞氣氛。

幾次抽插之後,他拿掉保險套用溫柔的語氣對我說:
「我去一下廁所喔。」

繼續閱讀

《紅線》序文:〈踏進這裡〉

標準

踏進這裡

洪承喜

被焦慮籠罩,在廁所裡盯著驗孕棒的那個午後,兩條紅線清晰浮現。一聲悲鳴劃過,這紅線彷彿正向我宣告「你的人生到此為止」,我的預感成真了。墮胎手術後的幾個月裡,我都在頭痛跟腹痛、孤獨與背叛的深淵中顫抖。在我體內排出精子的愛人,在拋出立志成為社會正義研究學者的宣言後,隨即失去了聯繫。他躲到父母身後,為了抹去自己所幹的好事,還與他那身為知名女性主義學者的母親聯手,以曝光我曾從事性工作一事威脅我。墮胎、賣春、性愛,這一切都是不利於我的鮮紅烙印。在這紅線面前,我無力站起。

當沉默比訴說更加痛苦時,人們便開始書寫。我將一直以來被死死壓抑的那些關於我身體的故事化為文字。隨之而來的是他人的迫害。分手已久的前任不斷威脅我,說如果我不把與他有關的文章撤下(明明也沒針對過他),就要告發我過去從事性交易的事。也有些人擅作主張,替我公開了性工作經歷。他們,究竟在畏懼些什麼?

骯髒的女人。妓女。破麻。15歲破處後,不,早在那之前,「骯髒的存在」這個印記,就已如影隨形地跟著我。沉默是我的生存法則。然而我一開口,就讓他們感到害怕。禁錮著我的潮溼單人房,透進了陽光。我所講述的不過就只是關於我,以及這個我所待過的房間而已。那些威脅我的,都是把人權與民主掛在嘴邊的人,這令我既憤慨又無奈。但即便如此,我也要厚著臉皮展現這具遭烙上印記且被視作禁忌的軀體。沒錯,我就髒。又怎樣?

繼續閱讀

《紅線:我的性紀錄》

標準

基本資料

書名:紅線:我的性紀錄
編號:Misfits 21
出版者:游擊文化
原書名:붉은 선:나의 섹슈얼리티 기록
作者:洪承喜(홍칼리/Hong Kali)
譯者:施沛
出版日期:2022年7月27日
ISBN:978-626-95730-4-2
EISBN:978-626-95730-5-9
頁數:368頁
定價:450元
規格:19×12.8cm/平裝/部分彩色印刷

【內容簡介】

「我很清楚,我毫無保留寫下自身經歷的行為,即是抗爭。」
我為了不再退讓而書寫,希望遇見這本書的你,也別向任何人屈服。

關於無人訴說的女性「性」事
不得不將自己鎖進單人牢房裡的每個「我」,所經歷的身體敘事

「骯髒的女人。妓女。破麻。15歲破處後,不,早在那之前,「骯髒的存在」這個印記,就已如影隨形地跟著我。沉默是我的生存法則。然而我一開口,就讓他們感到害怕。禁錮著我的潮濕單人房,透進了陽光。我所講述的不過就只是關於我,以及這個我所待過的房間而已。那些威脅我的,都是些把人權跟民主掛在嘴邊的人,這令我既憤慨又無奈。但即便如此,我也要厚著臉皮展現這具遭烙上印記且被視作禁忌的軀體。沒錯,我就髒。又怎樣?」

繼續閱讀

入陣去:反叛旅誌

標準

《翻轉首爾》緒論

入陣去:反叛旅誌

動機,都市紋理

2016年2月,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公布了「2015年觀光旅客動向調查」,上述這20個景點取自其中,並依照「臺灣人最常造訪的首爾景點」排序。這些景點所蘊含的經驗、記憶、聽覺、視覺與閱讀,建構了多數臺灣人對首爾的印象。就像大部分韓國人對臺北的印象,來自市中心的西門町、龍山寺、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臺北101、永康街等景點,以及近郊的野柳、九份、十分、金瓜石、淡水等地,這些景點所蘊含的經驗、記憶、聽覺、視覺與閱讀,形塑了觀光客的認知。

「2015年觀光旅客動向調查」彙整了旅客的造訪目的和旅遊型態,造訪韓國的臺灣旅客,大多以購物、娛樂、參觀與美食嚐鮮為主要目的,這樣的傾向在臺灣當地也感受得到。在臺北幾家大型書店晃晃,瀏覽與首爾相關的書籍,就會發現介紹人氣店家與美食的旅遊書占據架上前排的位置;從人文社會科學角度切入的著作不多,且品質參差,不乏對韓國存有誤解的內容;也很遺憾幾乎不見聚焦於韓國生活肌理的書籍。大部分的描述都是「美化過的首爾」。

因此,我們希望帶出「首爾的紋理」。就像歲月留下的痕跡一樣,都市也有自己的紋理。一如人類的皺紋反映了自身的經歷與逆境、快樂與悲傷、回憶與煩惱、欣喜與痛苦,都市的紋理也是如此。即使再怎麼擦脂抹粉,皺紋也不會因此消失;比起妝扮,歲月的痕跡更加深遠。因此,我們期許以文字記錄下首爾的紋理。如果能夠理解人們的皺紋,對其中的故事產生共鳴,我們便能在旅行的過程中深入不同群體的脈絡。我們也希望在這樣的思路下,提供另一種探索首爾的可能,讓各位在旅行中不只看見妝扮後的首爾,也能讀出首爾歷經風霜的皺褶。

繼續閱讀

諸眾成城

標準

《翻轉首爾》推薦序

諸眾成城

王志弘(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英國人文地理學者瑪西(Doreen Massey)曾謂,城市是眾多故事交會的所在,構成了開放的密集狀態(open intensity)。這個定義凸顯了城市具有高度異質性及持續變動的特徵,但「說故事」更是關鍵。詳言之,城市是多重差異並置對照的所在,也因為這些差異而激發了協作與衝突、支配與抵抗、保守與創新、順服與偏離的紛雜動態,交織著難以言喻的歡愉、狂喜、刺激、恐慌、憂鬱和痛苦。面對如此複雜且蘊含張力的城市慾望之流,故事是在一團混亂中梳理出諸多時空場景,並予以串接的敘事線。有了故事,才好了解城市、世界、自我與他人;或者說,故事本身正是城市世界的關鍵環節。

立即迸現的問題是:要說什麼樣的故事、如何說,以及由誰來說。2015年,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的團隊編寫《叛民城市:臺北暗黑旅誌》,嘗試訴說臺北的抗爭者和邊緣人的故事,卻特意嵌入旅遊指南的形式,遊走於主流與逆反之間。《叛民城市》的起心動念,除了承自馬克思主義地理學者哈維(David Harvey)針對19世紀巴黎改造,以及當代巴爾的摩(Baltimore)城市再發展的批判性檢視,凸顯國家權威、資本力量和勞工反叛的都市鬥爭史,還可以溯自義大利文學家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都市寓言《看不見的城市》。卡爾維諾在全書最後的提醒,是我日後教研工作的圭臬:

如果真有一個地獄,它已經在這兒存在了,那是我們每天生活其間的地獄,是我們聚在一起而形成的地獄。有兩種方法可以逃離,不再受苦痛折磨。對大多數人而言,第一種方法比較容易:接受地獄,成為它的一部分,直到你再也看不到它。第二種方法比較危險,而且需要時時戒慎憂慮:在地獄裡頭,尋找並學習辨認什麼人,以及什麼東西不是地獄,然後,讓它們繼續存活,給它們空間。

《叛民城市》作為另類城市書寫的實驗,嘗試在繁華光景中指認地獄的隱約存在,同時銘記那些陷入地獄又抗拒地獄者──叛民──的身影形跡。《翻轉首爾:叛民城市議題漫遊》的著述與編譯團隊自承立足於臺北版《叛民城市》,延續「叛民」身為抗爭者和邊緣人群的雙重特徵,但更強調叛民是流動的存在,而非固定的身分與言行。叛民原本即在主流秩序中順服謀生,但主流秩序的運作卻持續生產出各種叛民。再者,新興的主流與叛民也會在各種社會力量的遞變與衝突之間萌生。

繼續閱讀

《翻轉首爾:叛民城市議題漫遊》

標準

基本資料

書名:翻轉首爾:叛民城市議題漫遊
編號:Window 10
出版者:游擊文化
原書名:뒤집어 보는 서울 : 주제를 따라 걷는 여행
作者:郭奎煥、南霄兒
校訂者:韓哲旻
譯者:顏思妤
出版日期:2022年2月9日
ISBN:978-986-06604-8-7
EISBN:978-986-06604-9-4
頁數:400頁
定價:500元
規格:23 x 17 cm/平裝/單色

【內容簡介】

韓國作者專為臺灣人所寫的首爾故事
捨棄觀光的視角,卸下首爾的妝容,探索城市的真實紋理
依循拾荒者的足跡,拾起首爾地景中的叛民碎片,踏上一場議題漫遊之旅

本書挑選了臺灣人最常造訪的19處首爾景點,捨棄觀光的視角、動線與慾望,聚焦於首爾各地微小的「反叛」,嘗試呈現觀光地景背後的故事。一如人類的皺紋反映了自身的經歷與逆境、快樂與悲傷、回憶與煩惱、欣喜與痛苦,都市的紋理亦復如是。本書以文字記錄「首爾的紋理」,提供另一種探索首爾的可能性。

第一部〈他者∕我們–1〉著眼於首爾與外部、韓國與世界的關係。自19世紀以來,朝鮮半島與外部勢力發生了各種衝突與交流,作為首都的首爾親身經歷了這波浪潮。從漢城到京城,從京城到首爾,改名換姓的歷史總會在關鍵之處瞥見「外國」的身影。在第一部中,我們藉由韓國華僑的故事(明洞)、與日本的歷史鬥爭(宮殿∕景福宮)、與美國的微妙關係(龍山美軍基地),揭開首爾的多元面貌。

第二部〈江南,慾望之境〉描寫了在首爾堆疊的韓國慾望。1963年以前,江南仍是個滿布稻田、牛車穿行的農村地區,如今此地卻已成為韓國的慾望象徵,第二部描寫了這些慾望。江南的開發與仕紳化(新沙洞林蔭大道);外貌至上主義與整形熱潮中的性別議題(江南站10號出口);文化工作者的貧富差距與極端競爭(淸潭洞K-Star Road);對一流大學的偏執與教育資源的落差(大峙洞補習街)。

第三部〈首爾的日常與片斷〉著眼於慾望所造就的陰影。韓國經濟起飛時期的慾望打造了今日的江南,然而這些慾望的黑影卻也壟罩著首爾。在第三部中,我們遊走於夜幕低垂的首爾地景。不受慾望資本所青睞的地方(水色);套房公寓屋主為了自身利益,阻撓大學校方興建宿舍的奇聞(新村合宿街);在窄小房間中努力撐出日常餘裕的考試村(鷺梁津考試村);與大型超市抗衡以求得立錐之地的傳統市場(南大門市場);備受抨擊、疏遠與排除,老人與男同志的據點(塔谷公園與鍾路三街);自殺的意義與現場(麻浦大橋)。

第四部〈保存與剝製,開發與再生〉描繪了慾望的風暴過後,頓失依循的首爾。當經濟起飛的榮景不再,都市的戰略便從大規模的土地開發,轉向土地的高階開發。過程中,各方立場南轅北轍,在保存與剝製之間游移,而首爾正處於這場爭奪的核心。我們將在第四部一一探究這些地方。傳統商業化與常民生活的衝突(北村韓屋村);在主事者強烈的意志與推進之下,大肆進行的都市整頓(清溪川);工人的街角與故事(昌信洞縫紉村與全泰壹)。

第五部〈他者 / 我們–2〉進一步描繪內部的他者與我們。政治權力與資本力量縝密交織,人們在此過程中區隔出「他者與我們」。有別於地理上的區分,這種區隔劃出了一條嶄新的界線,將勾結與疏遠、加害與被害、執行與驅逐一分為二。因政商勾結而不斷擴大的資本堡壘(蠶室的樂天,樂天的蠶室);國家安全企劃部橫行國家暴力的痕跡(南營洞與南山);都市與權力的冷酷,將拆遷戶連根拔除(龍山慘案現場)。我們將藉由這些場景走入邊界。

繼續閱讀

《鄉野間的幸福出版:山鷹出版社的釜山生存記》

標準

《鄉野間的幸福出版》立體書封

 

基本資料

編號:Window 01
出版者:游擊文化
原書名:지역에서 행복하게 출판하기:부산 출판사 산지니의 10년 지역출판 생존기
作者:姜洙杰、權敬玉、權紋慶、梁艾琳、尹銀美、文昊暎、朴智敏、鄭善在
譯者:謝皓琪
校訂者:韓哲旻
出版日期:2018年2月7日
定價:360元
ISBN:9789869594509

 

 

【內容簡介】

日本講談社:「不是在首爾的鄉下出版社要怎麼翻譯出書?」
韓國釜山獨立出版社「山鷹」的十週年地方出版生存記
努力挖掘在地題材、掌握縫隙市場,製作能為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帶來幸福的書籍!

韓國的出版產業絕大多數集中在首爾與坡州,山鷹出版社的社長姜洙杰,卻在業界前輩「千萬別在釜山開出版社」的告誡下,於2005年在釜山創立出版社,至今已成功在地方上存活了十餘年,出版了四百多本書籍。《鄉野間的幸福出版》為山鷹出版社全體職員,從社長到菜鳥編輯等八位夥伴共同撰寫的「地方出版生存記」,記錄了山鷹出版社十年來在釜山發生的各種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