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調」的新書分享會

標準

kw_bn_b1

那天的彰化場分享會,在場的朋友肯定都看得出來,一開頭的十幾分鐘,我都在胡言亂語。

那是第二場,首場在基隆,並不是這樣的情況。那天回田野地辧分享會,出乎意料地,原本開場前的近鄉情怯,在接了責編遞給我的麥克風之後,便踏實地像回了家一樣。回想起來,也許是因為我當時並不擔心,知道眼前這群人,必定能理解我為什麼是以這樣複雜的心情,來談基隆和碼頭男人。

而在距離基隆遠遠的彰化,這場新書分享會上,我很貪心地想說很多話,想把這本書和這群男人推出去,盼望自己至少能談清楚這本民族誌——如何而來、為什麼選在基隆、在那裡看到了什麼、書裡記錄了什麼、我如何看待自己和這本民族誌的關係。

前十幾分鐘,我試圖述說,卻越加發現要將《靜寂工人》當成一本書來談,竟是如此困難。我開口說著只有自己才能理解的跳躍式話語。

在這樣一個週五的下班夜,看著眼前大多是特地從外地而來的朋友,由於良心難安,我終於遲頓地踩了煞車,誠實但厚顏地說:「我不太會講這本書,我們是不是可以直接進到問答,也許我可以講得比較清楚一些?」

不知是恰巧彰化場的大家多數都是讀了書才來,還是因為她╱他們發現眼前這位作者的困窘而想支援她?在場的朋友輪番提問,讓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不再是新書分享,我們跳過書本,直入撰寫者與報導人的後台。

慶幸那晚的燈光暈黃,在場的人應該沒有發現,台前那人因著各式提問而動容不已。然而,參與者所回應《靜寂工人》的,還不止這些。

會後為書本簽下我的名字時,有個高一的小女生說,她決定大學要讀人類學系,還說她想唸文化人類學;一位年輕女孩說,這天她才從出版社離職(離開台北回彰化老家,行李和她自己都還沒進家門,便先來了這場新書分享會),正打算試著往清華人類所走去;一位年青人前來與我相認,說他在書店遇過我,說我曾經告訴他或許能往哪裡去找關於農民處境的前輩;紅絲線的虹汝來拍拍我,說沒關係的,之前帶讀書會的麒愷也說過,很難去談這本書,需要透過細讀才能真正理解它的語重心長與深刻,還有她自己在走不下去的生命時刻裡,這本書如何代替藥物醫治了她;兩個特地趕來的學弟妹,在離開前給了我一個紮紮實實的擁抱,之後看了他們的臉書,我才明白那擁抱不只是給我,也回給了他們自己。

一場因為作者有困難把話說清楚而走調的新書分享會,卻因為讀者與這書的初時交會與後續發酵,反倒讓《靜寂工人》因而能質樸且有力地發聲。

我想,我之後要說清楚這本書,應該還是有困難的。希望未來我在新書分享會上的魯鈍表現,不致讓妳╱你失去對這書的好奇、低估了這群碼頭工人所帶來的驚心意涵才好。

「走調」的新書分享會” 有 2 則迴響

  1. 引用通告: 《靜寂工人》極限之旅 | 游擊文化/公共冊所

  2. 引用通告: 《靜寂工人》一期一會 | 游擊文化/公共冊所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