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失語的戰後與「台日/日台友好」

標準

蔡鈺淩(北京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

根據笹沼教授的〈後記〉,我發現我很有可能是前五個先看過本書初稿的人。記憶力極差的我,至今卻仍清晰地記得初次閱讀本書初稿後的興奮。當時,我不斷地跟周邊的朋友說,之後有一本很精彩的書要出版了,即便那時我並不知道這本書究竟有無可能出版,甚至是花落何處。

本書的論點嶄新,立論出眾,態度誠懇、真摯到讓人有點擔心。因為笹沼教授不管是作為一個日本人,或是作為一個台灣女婿,他對日本和台灣不啻是在進行一種甚是沉重的「內部告發」。

笹沼教授在書中花了很長的篇幅,分析許多日本列島當代作家的文本,包括自身的日台經驗,以此來梳理日本人/前殖民主的台灣觀、台灣人/前被殖者的日本觀,與「台日/日台友好」的生成脈絡與政治邏輯,從而揭露出「親日台灣論述」的虛妄性、被「友好」和「合作」這些美名所遮蔽的冷戰和殖民結構,以及對「戰後」的忘卻,進而揭示出二戰後台日雙方在「解殖/去殖」路上所面臨的困頓與挫折。

不用說,這是一個極具野心的歷史探索,更是一場極其沉重的自我試煉。這不僅迫使笹沼教授必須與其自身所厭惡,卻又自然而然地散發出來的「殖民體臭」正面交戰,最終更致使他身陷於兩邊不是人的處境:一方面,他嚴厲地批判其父祖之國——日本透過部分台灣本省人的「日本語」與「想念日本時代」,建構出療癒性的「日台羈絆」,以此迴避了「戰後」、「冷戰」、「美國」、「中國」與「外省人」等問題;另一方面,他亦對妻子之國——台灣提出深沉的建言,提醒我們可能由此再次被套上殖民結構之枷鎖,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藉此,笹沼教授捅破了一種自欺欺人式的「台日/日台友好」之思考邏輯,指出日台雙方的共犯關係,並對其所造成的「失語的戰後」這一嚴重後果發出警訊。

在這一點上,作為一個也嘗試在思考「失語的戰後」的後輩來說,笹沼教授的嘗試與努力,不僅給予了我極大的鼓舞,更是賦予了我莫大的啟發。我認為笹沼教授所具有的不囿於民族主體的「個人」獨立性思考,正是他得以提出如此帶有批判力度、歷史視野與現世關懷的論述之原因。作為一個沐浴在「台日友好」光環下的「熊貓」,他大可盡情地享受這種「友好」,但他強烈的自省態度和作為一個具有獨立性思考的「個人」之立場,都讓他無法不直陳自己困惑於台灣美化殖民主義的論述,不悅於日本毫無反省地接受這種論述的態度與推波助瀾的自慰心理。台日雙方這種彼此定義、互相依存的關係,可謂再次複製了日據時期的殖民結構,這不僅無助於我們清理二戰後殘留至今的「戰後」問題,更有害於我們探索如何在中國崛起與新一波的冷戰背景之下,重新思考亞洲,以及對抗帝國主義強勢論述和「第三世界民眾合作」的可能。

在此意義下,笹沼教授的這本著作不管在日本或台灣,都是一種艱難的嘗試,具有相當高的可讀性與啟示性。我非常願意將這本書推薦給讀者,同時也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吸引到更多的人加入我們的陣容,與我們一起思考「失語的戰後」,共同面對「台日/日台友好」背後所潛藏的危機與危險。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朝我們最終的目標——殖民者真正脫殖民,被殖民者徹底去殖民——穩健地邁進。

發表留言